kaiyun.com官网:闽宁情更长 山海共潮生 闽企向西入“海”来

来源:kaiyun.com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21 04:45:21

云开体育官网入口登录网页版:

  从东南沿海绵延至西北内陆,跨越千山万水的闽宁协作,历经29载光辉岁月,已结出累累硕果。如今,这场东西部携手共进的感人故事,正在海原县续写崭新篇章。一批批福建企业携资金、技术、理念,毅然西行,深深扎根于这片昔日贫瘠的土地,不仅为海原县注入了蓬勃的经济活力,更开辟出一条产业振兴带动就业增收、促进民族团结的高水平发展之路。

  步入海原县闽宁科技园,厂房鳞次栉比,机器轰鸣不息,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这里已然成为闽企在西部的创业热土和发展高地。

  在海原县闽宁纺织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现代化纺织设备高速运转,工人们在流水线旁熟练操作。这家由福建鸿兴纺织投资创办的企业,自2017年落地以来,已成长为当地的就业“大户”和产业标杆。“我们全年订单量稳定,主要生产夹克衫、羽绒服等,年产值能达到1800万元左右。”公司工作人员李保兰介绍。

  海原县作为闽宁协作的重要实践地,近年来积极优化营商环境,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,大力推进“闽企入海”。海原县政府组织闽籍企业考察14批次80余人次,凭借诚意和资源优势,成功吸引多家福建企业签约落地。覆盖轻工纺织、智能科技、食品加工及枸杞深加工等领域,闽企已深入海原县重点发展的“五大主导产业”领域,一场以市场为导向、产业为纽带的深度协作正全面铺开。

  海原县闽宁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不远处,海原县卡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海原县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。该公司专注于RFID智能卡研发生产,从2019年入驻时使用两栋厂房,到如今获得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等荣誉,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。“我们2023年产值达2800万元,用工227人,且90%为女性职工,平均岁数35岁,有效激活了本地劳动力资源。”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  宁夏深海物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、宁夏芯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闽籍背景的科技公司,它们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生产线,更是智能化、信息化的新业态,为海原县的产业升级按下了“快进键”。

  与此同时,中卫奋杞食品有限公司正在深度挖掘宁夏“红色名片”——枸杞的价值。这家民营高科技企业,不仅独家签约了宁夏“张佐汉”非物质文化遗产,还与宁夏枸杞研究院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等国际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,整合了从种植到营销的全产业链,开发出五大类90余种枸杞产品。

  “闽企的西进,绝非简单的产能转移,而是深度的融合发展,实现了企业、地方、群众的多方共赢。”海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于企业而言,海原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、优惠的政策支持以及稳定的劳动力资源,帮企业开拓市场。其中,宁夏翰霖包袋纺织品有限公司凭借27年的行业积累,将产品热销全球,实现了自身的扩张与提升。

  “这里自然环境优越,为肉牛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,目前养殖基地常年存栏肉牛数量稳定在3000头。”宁夏鑫焱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该公司坐落在海原县三河镇,于2024年成立,由福建鑫宝集团控股。作为一家新兴企业,该企业迅速成长,已经是海原肉牛产业的潜力企业,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  对海原县来说,闽企的入驻明显地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,优化了产业体系。在闽宁科技园的带动下,轻工纺织产业蓬勃发展,成为“五大主导产业”中的重要一环。这一些企业带来的产值和税收贡献,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。

  于当地群众而言,最大的收获是“家门口”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,据统计,仅闽宁科技园相关闽籍企业招聘员工就累计达1700余人。海原县闽宁纺织制品有限公司已陆续为当地创造了500多个就业岗位,并在周边村庄设置了帮扶车间,把生产订单直接安排到帮扶车间生产,实现了让工人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上岗就业的梦想。员工赵艳梅的话朴实而线年,离家近,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,把家里照顾了,钱也挣了,比外面打工还好。”

  闽企向西入“海”,踏入的是海原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,融入的更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。这场跨越山海的“联姻”,凭借其扎实的产业根基、显著的惠民成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,鲜活诠释了“东西协作、互利共赢”的深刻内涵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山海情深的故事必将书写得更精彩,共同绘就一幅经济繁荣、民族团结、环境优美、人民富裕的壮美画卷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段春 见习记者 杨月儿/文 受访单位供图)


上一篇:乐山宇瑞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建立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